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动态信息

 

三见·读书会2023“寻找新视角”系列书单

作者: 三见·读书会Vshare读书会 发布时间:2023-02-21 13:04:00 来源:

亲爱的小伙伴们,欢迎来到2023年的三见·读书会~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为大家奉上一场跨学科的读书旅程,我们从历史、哲学、文化研究、后实证、叙事学、政治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视角,带领大家看到‘新闻传播+跨界视野’的更大可能。

2023年,三见·读书会将继续推出我们的读书系列(三)。今年的主题暂定为“寻找新视角”。人类社会正在跨入一条飞速流淌的技术河流,而身在其中的我们每天都在见证、经历新事物的到来与离去。我们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变得会焦虑不安。“寻找新视角”正是从这样一种焦虑不安出发,希望去探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另一种可能。这些书目可以带我们回到过去,也可以促使我们展望未来,并最终希望引领我们找到一条坚实不乏创新、热忱不乏挑战的思考之路。

 

2023,愿我们继续多读书、读好书。

 

3月

  领读书目:《社会学的想象力》

  作者:赖特·米尔斯

  领读人:韩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书目简介

 《社会学的想象力》堪称米尔斯一生学术精华的大成之作;它以批判美国社会学界的成果作为全书的探讨主题,运用知识社会学的观点,并结合作者在社会阶层等方面的研究经验,批判传统学科的抽象与僵化界限,由此强调“社会学想像力”的重大意义。

本书初版于1959年,现在已成为英语世界,乃至世界各地社会学教学中广受推崇的入门经典;1989年美国社会学界还就本书发表30周年召集学者进行回顾性的专题研讨。

  

4月

  领读书目:《为什么爱让人受伤?》

  作者:伊娃·易洛斯

  领读人:牛天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书目简介

因爱情而痛苦非常普遍,几乎可以说是人类集体共通的经验。现代社会倾向将感情煎熬的矛头转到自我私密史,以及自我形塑的能力上。以色列作家伊娃·易洛斯在《为什么爱让人受伤?》一书中企图切换分析角度:问题的症结不再是失能的童年或个人自觉不足,而是社会文化的冲突和矛盾,爱情是被社会关系形塑和创造的,爱情的痛苦是现代性的自我无能为力的困境和样貌。

  

5月

  领读书目:《敞开:人与动物》

  作者:吉奥乔·阿甘本

  领读人:曾国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书目简介

人和动物如果在人本主义意义上进行区分,它的政治特征、机制和后果是什么?阿甘本用了约近三十年的时间,逐步建构起一套正在完善中的后人类主义意义上的“人—动物”关系的理论。《敞开:人与动物》是他截至目前在这个重大主题上的唯一一本专论,在其中他以极为简约但极其精深的方式剖析了对人和动物进行区分的诸种西方理论脉络,并提出了具有他个人一贯风格的超越途径。从传播和沟通的角度来阅读本书,可以帮助阅读者进入传播学界此前不太关心的一种传播底层空间。

  

6月

  领读书目:《说书人与梦工厂》

  作者:储卉娟

  领读人:储卉娟(作者本人)

书目简介

《说书人与梦工厂》关注一个“非法”的“社会事实”:在充满盗版和抄袭的环境下,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正日益成为娱乐文化生产的总源头,进而影响公共想象和意识形态的形成。如何理解这种法律视野中的“悖谬”,以及悖谬背后传统的法律想象与新技术生产之间的张力?本书通过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的梳理,探究了著作权之于个人自由和社会繁荣的影响,法律与社会运动背后的焦虑,以及制度讨论的社会建构性意义。

  

7月

  领读书目:《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作者:阎云翔

  领读人:孙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书目简介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是人类学家阎云翔的博士论文,也是研究当代中国最典型的民族志作品之一。作者的调查的地点是黑龙江省的下岬村,通过七年的生活和两次深入的考察,本书呈现了中国东北一个村庄中一个个精彩的、身临其境的交换礼物的故事。礼物的交换是一种物质性的传播实践,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互方式。穿插其中的是诸多地方性的概念,如关系、人情、面子等。通过田野考察与实证分析,阎云翔老师剖析了中国社会礼物实践的三个面向:互惠问题、精神性问题及工具性问题,试图提供一条理解和诠释既定社会中不同文化规则及社会关系结构的路径。

  

8月

  领读书目:《监控资本主义时代》

  作者:肖莎娜·祖博夫

  领读人:张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书目简介

《监控资本主义时代》剖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在监控资本主义看来,人类经验是能转化为行为数据的免费原物料。虽然部分资料用来改善产品或服务品质,但其他数据则被业主据为己有,并将其称为“行为剩余”(behavioral surplus)。他们将这些资料投入下阶段的生产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机器智慧”(machine intelligence),将资料制造成“预测产品”,对你当下、下一秒以及未来的行为进行预测。最后,这些预测产品会放在全新的市场上交易,而这种专门流通行为预测产品的市场,就是祖博夫所谓的“行为未来市场”(behavioral futures markets)。

  

9月

  领读书目:《全球化》

  作者:阿尔君·阿帕杜莱

  领读人:季芳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书目简介

  全球化是个重要的时代现象,也是需要审慎思考的理论对象。阿帕杜莱主编的《全球化》汇集了多篇论文,不仅仅赋予了我们思考全球化的理论工具,也丰富了我们对所处世界的思考。

  

10月

  领读书目:《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作者:安妮·法迪曼

  领读人:左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书目简介

  要命还是要灵魂:草药与手术刀、神话与科学、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当两种不同的文化发生碰撞时,语言、宗教和社会习俗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苗人以为西方医生“吃人脑”,医生以为苗人“吃胎盘”;苗人以为身体被切割会影响健康,所以手术于他们是禁忌,西方医生认为苗人手上戴的安魂绳环不卫生,会直接给他们剪断;西方医学要“命”,苗族文化要“灵魂”……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是否有达成和解的可能?本书是关于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深度记录,处在文化的交界点,倾听双方的声音,深入理解双方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寻求文化沟通的破解之道。不仅对当今社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还给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我们每一个人以启迪。

  

11月

  领读书目:《现代性的后果》

  作者:安东尼·吉登斯

  领读人:曾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书目简介

  此书从一种全新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作者认为,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

   

12月

  领读书目:《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作者:保罗·威利斯

  领读人:程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

书目简介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是英国伯明翰学派的代表人物保罗·威利斯(Paul Willis)的经典之作,在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持续产生重要影响。工人阶级的成长背景、少年时期的内心挣扎、剑桥大学的边缘生活深刻影响了威利斯的问题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为他提供了理论对手和思想资源,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学术文化促成了他独特的研究风格。反学校文化、同源理论与洞察组构了《学做工》的核心理论框架。威利斯的思想特色突出体现为民族志方法的使用以及文化生产的辩证法。“家伙们”种种抵制的创造性和他们子承父业的结局之间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反讽,文化生产的胜利带来的绚烂最终归于工厂大门紧紧关闭后的失落。作为研究工人阶级社会再生产的里程碑,《学做工》为打开劳工阶层子承父业的黑箱增加了抵制的维度和创造性之光,也引发了后续诸多讨论和回应。

三见·读书会是由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术社团,旨在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碰撞交互,学思交汇。

 

  

 领读者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