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重点推荐

 

把握态势加强连接推进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中国之道——学习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 殷乐 发布时间:2016-10-26 11:20:00 来源:

  内容提要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词,由此而来的转型、连接、安全、治理等概念也在实践和理论中不断深化。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关于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重要理念,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更从多层面推进和深化了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中国之道。作者围绕习近平关于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技术基础、发展思想和发展路径三方面的阐释进行了理论探究。

  关键词  信息革命 网络安全 互联网治理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词,由此而来的转型、连接、安全、治理等概念也在实践和理论中不断深化。近年来,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关于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重要理念。例如,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由我国主办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该坚持的“四项原则”和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巨大反响。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在对信息革命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把握和回应的基础上,深化了互联网发展的技术观和人民观,他再次强调了中国对于互联网治理的原则和主张,从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网络安全与发展的问题,强调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同时,他深刻指出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仅仅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这些论断深化了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理念,进一步完善了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中国之道。

  一、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深化对互联网技术的理解

  信息技术变革已经成为我们的时代特征,它带来了社会各层面的深度变革。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把握技术变革的重要性。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指出,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他提出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2016年2月19日,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他也强调传播技术的变化,特别指出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此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视,全篇讲话中提到“技术”一词近70次,频次之高堪称空前,从信息革命带来的技术发展态势、网信事业的发展到核心技术突破、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技术人才培养,从三个层次深化了互联网技术观。

  其一,对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中基础作用的认知和强调。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加速了信息与思想的传播,其发展演进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多寡和流动,是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标志,是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支撑所在。习近平在互联网治理的五点主张中,第一点就谈到了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问题;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更专门谈到了如何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问题,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提出我们要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体现了对网络发展和安全中技术博弈问题的高度重视。在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化这一基础理念,认识我们目前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遇到的挑战和机遇,从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几个方面进行突破,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以更好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其二,对信息技术开放及整合效应的强化。

  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需要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及整合效应,习近平在此次讲话中也重点谈到技术的开放与自主的关系。整体来看,这一开放及整合效应意味着把科技创新全方位地整合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程当中,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的整合效应还意味着信息传播中的技术思维、数据思维。尤其是从政治传播和新闻传播的趋势来看,技术变革会直接改变意识形态话语,技术思维在政府和媒体传播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凸显,如技术因素带来的时空压缩思维:互联网时代,时空高度压缩,全球同步传播,政府部门、商业机构以及媒体机构都需要即刻回应;对于媒体机构而言,标准化格式化新闻的时效将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数据整理与增值的重要性日趋凸显,由此也带来了数据思维的全方位渗透,数据的加工、整理正成为网络内容的结构和呈现方式。尤其是在各类意见观点甚嚣尘上之时,数据管理增值将会凸显其独有价值。从某种角度来看,数据管理增值既为数字时代如何用事实说话提供了一个思路,也架构了一座与受众紧密连接的桥梁。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的大数据及其编程计算等技术正以一种微妙的方式重塑人的思考和行为模式,技术思维终将对民众的人文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实际亦有研究佐证了这一点。有研究显示,Google的搜索算法可以影响中立选民的态度,最高可以影响到80%的选民,而且几乎没有人会意识到他们的投票偏好被Google影响了。[1]斯坦福大学说服科技实验室的课题之一便是Facebook心理学,它研究Focebock如何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如何管控及利用技术手段在态度改变和议程设置中的作用,将是未来互联网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其三,对信息技术发展态势的深刻把握和回应。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信息革命增强了人类的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信息革命对人类脑力增强的论述不仅是对信息革命本质的把握,更是对信息革命发展态势的深刻认知和回应,更触及到当前媒介技术变革的核心所在:在媒介延伸了人类的听觉、视觉乃至触觉等官感之后,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将是增强和延展人类智能,打破既有疆界,促进万物互通互联,呈现出社交化、智能化、物联化态势。

  社交化态势。

  当前,社交媒体正带来各领域的深层变革。有美国智库互联网项目负责人称:宽带互联网是第一次数字革命,智能手机是第二次数字革命,社交媒体带来的是第三次数字革命。[2]第一次数字革命是网络化信息化的基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则是人与网络无处不在的连接点,它改变了人与社会接触的场景。有论者将台式电脑比作固体,手提电脑比作液体,移动设备比作随时随地包围我们的液体。[3]美国亦有评论称,“我们的政治话语正在变形以适应手机屏幕。”[4]而社交媒体的发展更使得人而非信息成为社交互动中的主体,在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发展理念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推动了从传播到交往的转向,其关键即在于关系的变革。社交媒体的发展以即时多层面交互实现并扩展了人际互动的直接性,同时又以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在某种层面上降低了空间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性,带来了交往范围和深度的变化,也即在横向上扩大了每个个体的交往面,在纵向上简化了真实社会交往的科层,架构了不同人口地理分布、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之间扁平化的交往结构。这一从科层走向扁平的新型交往关系的发展,不仅仅是减少了信息传播中的层级,直接带来了信息传播关系结构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际乃至社会关系的结构。有论者就表示,这可能是一个全球社会意识的开端,一个海量的神经传感器网络记录和报道着发生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所有事情,它包括一个不断进化、创造着新的网络联系核心途径的神经元网络。[5]可以说,这次革命以改变社会交往方式为基础,已经并将继续带来各领域的深层变革,引发传播和交往态势革命,将会极大地影响有关方面对网络生态、网络安全,认识并把握这一技术变革方能有效推进互联网发展和治理。

  智能化态势。

  数学、生物、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AI)正在构成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虽然不可避免其发展的阶段性和局限性,但缘于人类延展智识的刚需,从长远视角来看,智能化将继续展现其不可比拟的发展潜力,并广泛应用于信息产业、生物医学、交通通信、媒体传播乃至于家庭生活等各行业各领域,加速推进知识、信息的获取、处理、感知和转化技术的发展,将人类社会演进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以其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发展态势来看,机器人新闻、虚拟现实等已经崭露头角。机器人挖掘的数据体量大、效率高,数据类型多样化,自动化新闻扩张了整体新闻的覆盖面、形态和时效,弥补了人类的局限之处,也是大数据环境中对人的解放,未来这一领域的实践和研究还有待与整体技术及文化相并行推进。而从智能技术的另一发展方向虚拟现实来看,无论虚拟现实(VR),还是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实则围绕都是同一个核心,也即以虚拟的方式再现事实,以游戏的方式参与其中,最终实现虚拟交互叙事,其本质是对融合状态的把握,对场景和认知的再造,其带来的不仅是新闻的转向,更是想像和建构虚拟社会的有效进路。值得注意的是,日益崛起的技术力量和日益提升的人类智慧之间进行的是一个携手并进相互扩容的过程,在这个趋于加速的过程中,人类对自身智识能力的开发与培养也将产生革命性变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智能技术是人类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的自我超越,必然会深化社会各层面的变革。

  物联化态势。

  在社交媒体实现了人的连接之后,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被称为开启了第四次数字革命,从连接的对象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从计算机的连接,到智能终端的连接,到人的连接,最后再到万物互联,其发展的核心还是数据,而数据也是互联网的心脏所在。从结绳纪事到现在,我们一直处于一个数据的世界,只是今天数据的体量更大,类型更多,速度更快,有大数据分析公司表示,全球超过90%的数据是在过去两年生产出来的,[6]其中很大一部分数据就是由传感器衍生的。有学者针对传感器的兴起和数据爆炸,提出了“传感器社会”(sensor society)概念,认为在当下的数字信息环境下,所有的互动设备和程序应用都可以兼做传感器,用以自动捕捉和记录可被传输、存储和分析的各类数据。这种广泛的收集导致数据的爆炸和数据的“元数据化”,即所有的内容、信息和数据,无论是电子邮件、网页内容、视频、条形码信息、购买记录抑或其他的信息,都成为某种能够被机器系统读取的数据。[7]传感器社会是智能化社会的一个体现,意味着我们要从一切事物获取信息,以前从未被联想为媒体的事物现在均可以成为信息的中介和载体。与此同时,从学界到业界,一些学者和实践者在感慨传感器带来万物相连万物皆媒介之时,对当下社会中正在出现的新形式的监视和控制模式也提出了反思和批判。其中值得关注的就是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也日趋凸显。在欢呼万物相连的同时,如何处理隐私权及其和信息公开、国家安全之间可能会产生的冲突,如何处理“数字刺青”和“被遗忘权”等也是当前发展中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的问题。

  总之,每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新规则和新形态,社交化、智能化、物联化趋势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逻辑和应用等不同层面均有深刻影响,习近平在对这一技术发展态势和影响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之余,也提出在核心技术方面,如果能够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很有可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的展望和期许。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互联网技术的理解,巩固基础,把握态势,主动出击,推进互联网发展与治理。

  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与人民的真正连接

  技术是为人服务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重要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在讲话中也多次谈到人民的重要性,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更明确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强调互联网发展和安全都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与人民的真正连接。我们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如何建立真正连接。

  其一,重视互联网时代民众心理需求和行为的变化,深入推进互联网群众路线。

  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中,全球民众媒介消费习惯和行为习惯均发生了巨大改变,各国多项调查都显示,全球网民总量持续增长,民众的媒体需求和行为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以中国为例,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而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8]针对这一大环境的变化,此次习近平的讲话明确了几个层次,一是互联网接入和应用层面,要加快普及降低上网成本,要为民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保障使用权,让民众在共享网络成果上有更多的获得感;二是要重视互联网民意,强调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三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能够经常上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从转换视角到转换位置,不仅要为人民着想,更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去思考,把互联网从最大的变量转化为最大的正能量;四是强化互联网监督的作用,习近平分析了民众意见表达的不同类型,要求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监督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强调让互联网成为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四个层次逐渐推进,既明确了互联网群众路线的原则宗旨,也指出了路径方法。这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互联网发展网信事业的要求对于媒体从业者和研究者而言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以网络舆论为例,互联网时代全球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舆论形成和变化速度更快,在一个舆论点尚未完全形成时,另一舆论波峰又起。从表象上看,热点频起的舆论是民众参与热情高发声渠道多的表现,但深究其实质,则要充分重视网络舆论背后信息不对称的出现概率及其带来的更大危害。并且,在参与热情的裹挟下,网络舆论中极易形成对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的虚假关注和伪知识的声音与信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各种利益驱动也会产生一批伪专家、伪意见领袖,他们往往占据舆论风暴的中心节点,影响网民,甚至形成“沉默的螺旋”。在一个个网络舆论事件的累积之下,这种效应有加剧民众对政治冷漠的态势。在此情形下,就需要牢牢记住以人民为中心的互联网发展思想,把握媒介环境和受众需求的变化,重视传播的对象性,创新媒体关系及传受关系,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深化互联网思维,重视网民需求,注意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小到宣传话语的鲜活化,让其不仅入耳入心还能分享进行二次乃至多次传播,大到重建专业性,重构传受关系,优化媒体关系;在舆情方面,更需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互联网舆论规律,科学分析舆情。

  其二,关注不同群体乃至个体需求,加强与年轻一代的连接。

  人民是汪洋大海,人民也是面目生动的个体,我们既要看到大海的浪潮,也不能忽视每一滴水珠的闪亮。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年轻一代群体。习近平在讲话中就表示,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年轻群体是下一代互联网使用者和推进者,从全球来看,出生在1980年至2004年的千禧一代(Millennial)正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重点人群,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就提出千禧一代已经成长为美国人口中比例最大也最多元化的一代,同时指出千禧一代与技术的关联前所未有地紧密,这种与技术的连接成为这一代人的独特性所在,其对于电脑的熟悉和对信息的掌握为其他代系不可企及。[9]中国亦呈现出了相近的发展势态,80后、90年后乃至00后正逐渐占据中国社会和媒体视野的主体位置。这一群体的媒介消费习惯与既往受众群体相比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成为所谓新生代用户。而且无论是80后、90后还是千禧一代,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为技术所形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原生代。这一群体是既追求群体性又追求个体性的混合体,凸显出与前代相异的联网式生存和视觉化交往的特征,代际分化显著也是当前全球互联网使用的态势之一。在此情形下,如何面对新的媒介环境新的用户群体,如何建构与新生代用户的关系,如何防止引导的缺位避免关注的错位,如何履行社会责任,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也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直接关系到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未来。

  三、深化安全与发展理念,多途并进维护网络安全

  伴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互联网治理日渐成为一个显性议题。从1999年至2015年间联合国就互联网治理议题召开了多次会议,包括信息社会全球峰会(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WSIS)、互联网治理论坛(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IGF)等,网络议题跨越国界,每年皆吸引世界各国代表的参与。此外,区域IGF及国家型IGFs也陆续在不同国家召开,从多元不同面向探讨互联网治理的各项重要议题,如安全(security)、开放(openness)、使用(access)、多样化(diversity)以及关键网络资源(critical internet resources)等。其中网络安全是深受各国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存在着全球化、复杂化、爆发频度高、影响范围广等特征,其议题既包括互联网的网络空间安全,如病毒攻击,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破解等技术性问题,也包括互联网信息内容本身,如网络泄密、色情、欺诈、诽谤、煽动或恐怖主义讯息的传播等。

  中国作为网络大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用户基数大,网络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普华永道国际会计事务所发布的《2015年全球信息安全状态调查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所有行业检测到的网络攻击共有4280万次,较之2013年增长了48%。普华永道国际会计事务所发布的《2016年全球信息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内地和香港企业检测到的信息安全事件平均数量上升约5倍。同时物联网的大幅发展也引发了新的危机,很多受访者表示尚未做好应对随之催生的安全风险。目前只有44%的中国大陆及香港企业有相应的安全策略。[10]网络安全问题也是民众所普遍关注并迫切希望解决的互联网治理问题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于2015年10月、12月在全国范围的城市居民舆情调查进行了两次“互联网治理”的舆情调查。调查显示,民众最关心的互联网治理议题中,排名前三位的是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网络犯罪,不同学历、年龄的民众在对互联网议题的关注上并无明显差异。民众认为当前中国互联网治理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前三甲同样是网络安全(258%),个人隐私保护(217%),网络犯罪(198%)。[11]

  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树立正确网络安全观的问题。网络空间是继陆、海、空、天之后人类社会活动的新兴空间,由此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对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提出了新要求。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就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此次习近平在讲话中针对互联网的本质和发展态势,分析指出当今网络安全的几个主要特征。第一,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强调信息时代的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局,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网络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范畴,这也是习近平在2014年4月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国家总体安全观在网络领域的体现;第二,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第三,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在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即提出了“促进开放合作”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原则,指出“维护网络安全不应有双重标准”,进一步深入阐述了携手应对的合作共赢观,指出“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中,习近平更是明确指出,尽管互联网很复杂很难治理,但不如一封了之、一关了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上,也不会关上”。第四和第五个特征则分别谈到了网络安全的相对观和共同观,进一步深化了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习近平的网络安全观体现了对当代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的宏观把握,为我们认清网络安全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有效解决网络治理中的统筹与协同问题指明了方向。

  加强大数据挖掘分析,把握网络安全态势,做好安全博弈的基础工作。当前数据的规模和复杂性都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从数据的表现形式看,大数据有已受公认的“3 V”特征,也即大量(volume),意指数据体量巨大;多样(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包括文本、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高速(velocity),意指数据具有即时性,对数据的处理需要及时高速。另外,亦有各执一词的第四特征,如易变性(variability)、真实性(veracity),价值(value),复杂性(complexity),[12]这几个名词虽表述不同,但均指向的是,海量数据来源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是有待甄别的这一问题,只有真实正确的数据才蕴含着巨大社会及商业价值。习近平在谈到网络安全时就提出要综合运用各方面掌握的数据资源,进一步加强大数据挖掘分析。我们需要通过数据采集、连接和相关分析,有效、安全地处理多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在不同数据群中找出有价值的结构,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分析结果,从而完成从数据到资讯,再到情报并进而决策的转换过程,以此更好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做好风险防范。

  习近平关于网络安全的观点和理念,进一步明晰了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更全面地揭示了网络安全的内在规律,为全球互联网的安全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一网络安全观也深化了全球互联网发展和治理思路。

  四、推进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中国之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总体来看,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媒体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工具,较之以往的各类媒介和工具而言,互联网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其重要性不可估量。既有可能达成共识,促进思想的多样化,缔造新的社会关系,也有可能带来分裂,偏激和破坏,我们需要认识其属性、潜能和极限,并促使其服务于构建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进步的共同需求。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既是对互联网发展和治理全球趋势的深刻把握,也是对中国互联网治理观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更加明确了中国对于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理念、主张和观点。习近平的系列讲话从多个层面深化和推进了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中国之道:以旨在夯实基础、开放整合、把握前沿的信息技术观,回答了我们的互联网发展和治理所处的环境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互联网和网信事业发展思想,回答了我们的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为了谁的问题,以“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的安全与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我们的互联网发展和治理怎么做的问题,这一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中的技术观与人民观密切相关,进而深化和发展了网络安全观。也即从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把握科技发展态势,以人民为互联网和网信事业发展中心,安全与发展并重,以“四项原则”作为建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强调在治理中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以“五点主张”指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包括网络技术设施、网络文化、网络经济、网络安全和互联网治理等层面,强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明晰中国在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中共享共治的主张。

  其中,尊重网络主权是中国互联网治理之道的首要原则。互联网没有国界,但是网络空间并不是独立于现实空间之外的虚拟空间,网络基础设施、网民、各类机构是有国籍的。网络空间正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新战略空间,尊重网络主权是对各国主权的尊重,是对共同参与共享共治的保障。习近平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就明确提出:“我们应该坚持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这一理念也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为如何处理好各国网络主权与全球共享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在《国家安全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都已经将维护网络主权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共享共治是中国互联网治理之道的重要主张,正如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所言:“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推动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互联网治理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全球多层面多主体的共同参与,需要各国保持开放姿态,积极参与国际网络安全治理进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重要一员,提供中国方案积极参与互联网治理是中国的责任和担当。

  可以说,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中国之道的深化和实践是对互联网治理的技术博弈、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的回应,是提升中国在全球网络治理中话语权的要求。这一理念和实践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但是不可否认,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中彰显中国声音,参与到全球互联网发展的规则制定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界付出持续艰巨的努力,通过及时因应变化,把握原则,坚定主张,共同推进中国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

  值得注意的是,多形态媒体既是网络发展和治理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网络安全观的树立、中国互联网治理理念传播、话语权博弈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进行的关于互联网治理的舆情调查发现,媒体在互联网印象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媒体、网站、社交媒体是互联网治理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虽然在不同回答中排序略有差别,但保持了基本一致,在国外互联网治理印象形成中,网站与传统媒体在第一梯队,社交媒体为第二梯队,光环效应或曰刻板印象带来的想当然认知为第三梯队。在中国互联网治理印象的形成中,网站作用已经超出传统媒体一成以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发挥的作用已经与传统媒体持平。[13]此中有互联网自身建设的实践和议题关注因素,亦有中国新媒体快速发展因素。未来亦亟待发挥全媒体在互联网发展治理中的推动作用。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注释

  [1]Robert Epstein,How Google Could Rig the 2016 Election,August 19,2015http://wwwpoliticocom/magazine/story/2015/08/howgooglecouldrigthe-2016-election-121548.

  [2]Lee RainieThe Fourth Digital Revolution,http://wwwpewinternetorg/2015/02/25/thefourthdigitalrevolution/.

  [3]〔美〕迈克尔塞勒:《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邹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

  [4]Nicholas CarrHow Social Media Is Ruining PoliticsSeptember 02,2015http://wwwpolitico.com/magazine/story/2015/09/2016-electionsocialmediaruiningpolitics-213104.

  [5]〔美〕迈克尔塞勒:《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邹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

  [6]Keith Breene,What is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Sunday 17 January 2016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6/01/whatisthefutureoftheinternet/.

  [7]Mark Andrejevic and Mark BurdonDefining the Sensor Society,Television & New Media,vol16,no1,2015,pp19–36转引自:“国内外新闻与传播前沿问题跟踪研究”课题组:《大数据实践与研究:批判性反思与研究推动》,《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8期。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月22日,第39页。

  [9]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15 ECONOMIC FACTS ABOUT MILLENNIALS,October 2014https://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docs/millennials_reportpdf.

  [10]Pwc:The Global Stat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Survey 2016-Turnaround and transformation in cybersecurity,http://wwwpwccncom/webmedia/doc/635948562625784617_rcs_info_security_2016pdf.

  [1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中国城市居民舆情调查》,2015年10月、2015年12月。抽样区域设定为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20个城市总体样本规模为2000人。

  [12]AAPOR,Big Data Task Force, AAPOR Report on Big Data,February 12,2015.

  [1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中国城市居民舆情调查》,2015年10月、2015年12月。抽样区域设定为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20个城市总体样本规模为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