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媒体研究

 

2009年中国IPTV与数字电视发展报告

作者: 吴信训 高红波 王建磊 发布时间:2010-09-19 15:22:00 来源:新媒体蓝皮书(2010年)
  

一 2009年我国IPTV与数字电视发展概略

  媒介融合的国际背景下,广播电视与电信的藩篱被打破,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包括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蓬勃发展,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合作的IPTV(网络电视)发展迅速,电视产业由广电一家垄断经营的局面受到挑战,数字电视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一)IPTV与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大幅增长

  2003年我国IPTV用户仅为1.8万,2004年为4.6万,2005年为26.7万,2006年为55万,2007年增长至118.7万,2008年达到236.4万,2009年增至460万。目前,中国大陆地区IPTV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韩国、美国、法国、意大利、中国香港等起步较早的国家和地区。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09年中国IPTV用户将达460万,这一数字意味着我国IPTV用户规模在上年度236.4万户的基础上增幅达95%。

  2009年,我国有线电视的数字化整体转换进展顺利,广西、海南、宁夏完成了全省(区)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北京、天津、青海、贵州、吉林等省(市)转换率超过50%,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约6000万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3000万户。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2003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数量为27.6万,2004年为106.7万,2005年为413万,2006年猛增至1262万,2007年为2616万,2008年达到4503万。据格兰研究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量达到6497.3万户,有线网络数字化程度达到39.76%。 按照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总数1.6亿计算,有线数字电视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2009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增长率约为41%。

(二)IPTV与有线数字电视内容及服务功能趋同

  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逐渐把有线数字电视打造成为家庭多媒体综合信息平台,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电子政务、电子支付、生活资讯等多种新业务形态和服务功能正在实现用户由“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这一发展趋势让IPTV和有线数字电视无论节目内容还是服务功能日渐趋同。

  我们以上海百视通(BesTV)和东方有线(ONC)提供的IPTV和有线数字电视内容和服务为例加以比较:

  1.节目内容

  目前,ONC提供多达数千小时的精彩点播节目;包括央视和各大卫视在内的30个频道的回看节目;魅力音乐、读书频道等51个数字付费频道;新视觉高清、高清电影和央视高清三个数字高清频道(需高清机顶盒);东方卫视在内的66个数字公共频道;以及上广新闻、上广交通在内的20个数字广播频率。

  BesTV节目内容包括1500多部电影、300多部电视剧,以及新闻财经体育、音乐娱乐、法治纪实、凤凰华娱、军事等海量节目。有100个直播频道,包含了央视、各地方卫视,上海文广旗下20多个数字频道,42套细分的特色频道,例如瑜伽、健康、军事、汽车、音乐。

  2.服务内容

  ONC可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有视频点播、数字录像、电视节目回看、付费频道、数据信息服务。BesTV实现了通过遥控器直接查找各种服务信息,如医院预约、餐饮查询、选秀投票等,将互联网的功能引入电视。

  3.交互功能

  ONC打破了传统的“你播我看”的模拟电视收看方式,用户可以通过点播、回看、录制等功能更好的实现与电视的互动。两者相比,BesTV暂时在网络社区共享和多画面直播方面更胜一筹。

  三  IPTV与数字电视发展趋势分析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国家广电总局组织有关单位研究编制了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十二五”广播影视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广播影视宣传工作进一步改进,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高。广播影视节目和产品更加丰富多样,电影、电视剧和影视动画生产稳步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内容产业更加繁荣。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立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和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到2015年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力争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一个行政村一个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发展,到2015年,全国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全国有线电视基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县以上城市(含县)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和地面数字电视覆盖,拥有1家数字电影院。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高清电视、数字声音广播等快速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取得成效,电影数字化放映基本普及。广播影视“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重点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建设成技术先进、信息量大、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国际一流媒体,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通过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我国广播影视整体规模和对外影响进一步扩大,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力争使广播影视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振兴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实现我国作为广播影视大国向广播影视强国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总体目标下,参照世界发达国家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新变化,结合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和产业发展状况,我国IPTV与数字电视产业将具有如下发展趋势和特征:

  (一) IPTV用户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IPTV作为“三网融合”的切入点在“双向进入”的政策背景下前景广阔,3G时代的“三屏融合”(即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的相互融合与渗透)更是为IPTV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全球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13年中国IPTV用户将达到1310万用户的规模 。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将IPTV定位为未来战略转型业务的电信运营商和寻求新媒体发展机遇的内容运营商,将需要通过更加专业细分的内容整合、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的营销策略,来驱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二) 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进入攻坚期

  2009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一是加快全省性网络整合,形成省、市、县三级贯通、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标准的有线电视网络新体制,确保明年年底实现一省一网的目标。二是加快数字化整体转换,力争到2010年,直辖市和东、中部地区地市以上城市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东、中部地区县级城市和西部地区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完成数字化;到2015年,所有县级以上城市要基本完成数字化。三是加快大容量、双向交互改造,努力建成全功能、全业务网,加快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过渡。四是大力加强业务开发,丰富节目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积极稳妥发展付费电视、视频点播等新型业态。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渗透率刚刚超过三分之一,面对直播星“进城”,IPTV快速发展,网络视频用户数量暴涨等不利因素,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将进入攻坚阶段。2010年“直辖市和东、中部地区地市以上城市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东、中部地区县级城市和西部地区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完成数字化”,2015年“所有县级以上城市要基本完成数字化”的目标任重道远。

  (三)交互电视与增值内容研发日显重要

  “十二五”时期,广电系统将“继续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双向化改造,加强集约化经营、本地化服务,大力开发视频点播、高清电视、付费电视、电子政务、生活信息等多种业务和信息服务,真正使有线数字电视成为进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由小网向大网、由模拟向数字、由单向双向、由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  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待于交互电视与增值内容的研发和推广。

  按照未来广电发展依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提供高清电视、数字视音频节目、移动多媒体、高速数据接入和话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的业务发展思路。参考深圳“高清互动电视家庭计划”抢占高清互动电视市场,阻击电信IPTV的案例,有线数字电视面对IPTV、互联网、卫星电视等一系列威胁时,大力发展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中国电信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广电提高用户ARPU值的启示,也终将落实到增值业务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

  在这方面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业界经验值得借鉴。一份欧洲委员会的报告发现,互动内容表现在许多方面,包括用互动的形式、通过新的数字化平台、通过互动搜索分发传统的电视节目,以及内在的互动新内容。该报告预测,业务如何随着内容改进的新形式,新业务和分配模式,新平台和新应用模式而演变。 还有学者对美国高清产业进行观察和研究,认为“中国数字电视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数字电视网络爱早与数字电视高清内容建设的相互作用和同步发展,其将共同推动中国电视下一个10年新格局的形成” 。

  (四)政策法规构建数字新媒体的“绿色生态”

  2009年被称为IPTV产业发展的“图变之年”,其变化之一就在于产业政策的渐变——由原本的限制逐步走向融合。2009年4月,《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公布,其中IPTV作为新兴服务业的业务代表,被赋予了以新应用带动产业新增长的重任;5月19日《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中明确要求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可见,宏观政策发展的积极表现为IPTV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回顾新中国广播电视60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政策法规对于产业发展的强力推动和高效引导。《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对我国视听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作用明显。截止2009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共颁发了4个全国性IPTV执照;11家通信方式手机电视执照(其中有4家可以覆盖全国其它只能覆盖本地);在互联网视音频业务方面,共颁发了311家全域网,29家局部网络视音频执照。全国27家省级电台、电视总台开办了网络广播业务,167套广播频率实现网上直播,25家电台电视台开办网络电视直播 。

  但是,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随着技术发展和媒介融合,数字新媒介的生态环境日趋复杂,IPTV、有线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视频网站等等组成了一个数字新媒体的“生态圈”。其中,不仅有“共生”和“共存”的合作竞争,还有类似直播星“进城”、封杀“IPTV”、监管“互联网电视”等弥漫着火药味真实存在的“新媒体战场”。媒介所具备的特殊属性和外部效应决定了,我们把它当成纯粹产业进行市场开发和经营时会出现的“市场失灵”;传媒产业高度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样启迪我们,政策法规对于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构建我国数字新媒体“绿色生态”的过程中,政策法规的“灯塔”作用必不可少,如何形成“绿色和谐、竞争有序、协调发展、生机勃勃”的数字新媒体发展环境,需要政策法规制定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宏观的国际眼光,投入超强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我国数字新媒体产业的美好明天。

  (以上为原文的摘录版,非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