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研究

 

世界媒介失败之症结及其创新之道

作者: 李瞻  发布时间:2010-09-12 17:30:00 来源:《中国传媒报告》
  目前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介,表现普遍都不理想,不断受到严厉的批评。因之各国的学术、社会团体,基金会甚至各国的国会,都经常成立特别委员会或听证会,对媒介提出批评与建议,尤其学者专家对媒介的批评,可说汗牛充栋,但效果均不显着,其症结所在,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大陆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方面已有辉煌的成就,而媒介的改革开放,正似旭日东升,前程光明,希望10年或20年后,在诸位学者专家集思广义的努力下,媒介的改革开放,亦能与经济的成就并驾齐驱,名垂青史,并成为世界传媒制度的典范。本人提出几点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批评媒介的基本理论

  (一)耶鲁心理学派证明人性自私(selfish)。过去2000多年,人类性善性恶的理论,迄今未分高下。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耶鲁大学心理所由霍夫兰博士(Dr. Carl Hovland)领导的团队,以系统科学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婴儿诞生到6岁的儿童,发现都是先顾自己,后及他人,证明人性是自私的(Carl I. Hovland,1960)。这项发现是20世纪对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贡献,也是建立一切社会制度需要制衡的理论基础。

  (二)英国哲学家边沁(Jeremy Bentham)的意见。1789年边沁着的《道德与立法之基本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and Legislation),其亦认为“人各自利,判断问题,均以自利为准”。

  (三)孟德斯鸠(Charles Montesquieu)的主张。1734年孟德斯鸠着的《法意》(The Spirit of Law)一书,发明“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主张权力应该制衡。

  (四)政治哲学家艾克顿勋爵(Lord Acton)的名言,权力易于腐败,绝对权力就会绝对腐败(Power Corrupts,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这项学说,已成铁律(Iron Law),勿庸置疑。

  (五)密尔顿(John Milton)与穆勒(John Stuart Mill)的见解。密尔顿认为真理必须在充分讨论后才能产生(Truth comes after full discussion)。穆勒于1859年出版著名的《自由论》(On Liberty),他说无人可以独占真理,亦无智慧判断何为真理?何谓谬论?他列举苏格拉底与耶稣,当时统治者都认为他们的言论为谬论而被处死,但后人尊苏格拉底为圣人,崇耶稣如同上帝。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发明地动学说,险以谬论被处死,但现在谁能否认地动学说的真理呢?

  (六)霍根(William E. Hocking)的发现。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不同,其为哈佛大学哲学系主任,1946年出版《新闻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一书,他说言论自由,为人民之基本权利,应受宪法的保障,而新闻自由是掌握新闻媒介所有人的自由,它是一种特权,是道德权利,负有道德义务,它必须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服务民主政治,保障人权,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健康娱乐,与维护世界和平,然后才能享受自由。这是现代社会责任论(Theory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起源。

  (七)自由主义媒介商业化后媒介本质的改变。初期新闻自由的理论,多属言论自由的范畴,应受保障。19世纪政党与独立报业时期,均为文人办报,他们为知识分子,素以国家兴亡为己任,而将报业视为文化事业,并自视为贵族、僧侣与平民以外的第四阶级(Fourth Estate),为国家政治的重要一环。如伦敦泰晤士报的邦斯(Thomas Barnes)、狄兰(John Delane),每日邮报的北岩勋爵(Lord Northcliffe),纽约时报的雷蒙(Henry Raymond)等,均为文人与伟大的报人,绝非商人,他们对民主政治、人权保障、社会发展均有卓越的贡献,就是纽约世界报的普利策(Joseph Pulitzer),亦绝不准商业行为进入编辑部,他们办报绝不以赚钱为目的。

  (八)商营报业大王汤姆森(Lord Roy Thomson)的自白。1930年后,英、美报业几乎完全成为商业,其中可以汤姆森为代表。1961年他的王国计有197家日报、18家电视公司、70多家广播公司,100多家杂志,另外还有许多房地产、保险公司、银行与旅游观光事业,遍及全球。当时他在伦敦BBC全国电视网的访问中,坦白说明他的报业哲学,与他经营报纸的目的,他说:

  我想任何性质的独占都对公众不利,但我喜欢独占。我喜欢独占的原因,系我正以独占的方式经营报纸。报纸独占以后,利润优厚、赚钱极为容易。……我需要钱去买更多的报纸,我需要更多的报纸又赚更多的钱,去买更多的报纸……。因为衡量一个人的成就,主要就是看你赚钱的多少……。(Bryce W. Rucker:1968:27)

  这次访问的内容,他在东京的NHK与在纽约的CBS的全国电视网的访问中,又各重复了一次。这是目前商业媒介的真实写照,也是最坦白的证词。但这种作法,我们有何感想?!

  (九)汤姆森1976年去世,继起的是澳洲新报业大王默多克(Ruport Murdock)。他王国的媒介与财富遍及全球,远非汤姆森所能比。他经营媒介的新哲学是只看会计报表,不看媒介内容。用人的标准是,赚钱的留任,赔钱的走路。他在英国买下了最着声誉的泰晤士报(The Times),与销数最大的太阳报(The Sun),以及销数最大的星期报世界新闻(News of the World)。在美国他收买了纽约邮报(N.Y. Post)、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现在正洽商收买纽约时报(N.Y. Times)。在香港亦早买下最有影响力的英文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其它媒介不再叙述。

  汤姆森与默多克,是商业媒介的代表,老板崇拜的偶像、学习的典范,他们的表现,是当前社会的严肃问题。

  二、世界媒介失败的症结

  世界各国传播制度不同,媒介以数万计,何以实际表现均不理想,而纷纷要求改革,其症结何在?综结来说,都是由于人性的自私、人各自利、绝对权力,绝对腐化,缺少制衡,没有批评,形成报团,独占真理,以及过分商业化所造成。现在先从传播制度说起。

  (一)传播制度的缺失。1956年,伊利诺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希伯特(Fred. Seibert)与施拉姆(Wilbur Schamm)、皮特逊(Theodore Peterson)合着《四种报业理论》(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其认为20世纪前,世界仅有“极权”与“自由”两种报业制度。极权报业主张人性本恶,报业应为政府所有,由政府与信任的个人发行。其目的在倡导政令,教育人民,独占真理与巩固政权。因为这种制度,违反人性,愚民政策,由于时代进步,而逐渐随极权政治的没落,而为文明社会所唾弃。

  19世纪的政党与独立报业,系文人办报,他们创造了历史,塑造了伟大报人的典型,成为自由报业的黄金时代。

  1917年苏联革命成功,建立共产报业制度,主张报业完全由党经营,一城一报,负责政令倡导、教育人民、新闻检查、统一思想、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种制度,比极权制度更为严格,施拉姆称其为新极权制度。这种制度由于苏联的瓦解,《真理报》、《消息报》与塔斯社的消失,可说是失败的证明。

  中国传播制度,最初仿效苏联,但由于苏联的失败,以及近年经济政革的成功,而传播制度亦正在改革中。2002年4月20日,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立,当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赵启正主任,以贵宾身份发表演讲,其认为中国传媒缺少公信力,证明中国传媒仍有缺失。

  1895年,报业大王赫斯特(William R. Hearst),创办纽约新闻报(N.Y. Journal),与普立兹的世界报(N.Y. World),展开“黄色新闻”的激烈竞争,这是商营报业的兴起,结果造成两大历史悲剧,美西战争与麦金莱总统(William McKingley)的被刺而死。以后美国报业急剧合并,形成报团独占,至二次大战后,英、美报业已彻底商业化。

  (二)商业媒介击败自由媒介的策略

  1.全力争取受众,增加报纸销数,提高电视收视率,扩大广告收入,藉以达成商业媒介丰厚营利之目标。

  2.商业媒介报导新闻之价值标准,是“战争、政变、色情、暴力、与天灾人祸”。仅报导社会的反面新闻,不报导正面新闻,这是“黄色新闻”的宝库,也是争取广大受众的最大法宝。

  3.利用“劣币驱逐良币”法则(Gresham’s Law)击败自由媒介。因为任何社会,其人口如以文化水平区分,圴可分为3个阶级,其比例如下:高等阶级为10%;中产阶级为20%;劳动阶级为70%。

  因商业媒介争取受众,扩大广告收入,主要系对70%的劳动与低层群众服务。这个阶层,人数众多,生活单调,他们喜欢刺激性的大众化娱乐新闻与“黄色新闻”。同时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必须达到25%以上,才有广告支持,收视率没有25%,节目再好也要下档。因劳动与低层人数占70%,再烂的节目,其收视率也会很容易达到25%。而高等与中产阶级的人口,合计才有30%,他们有各别的专业、研究、社交与其它娱乐,看电视的时间最少,所以任何高级电视节目,收视率都很难达到25%而下档。这是大众化报纸击败高级报纸,低级电视节目淘汰高级节目的主要原因。“劣币驱逐良币”法则,在媒介竞争中已成铁律,已是不争的事实。

  4.商业媒介以合并、报团独占获取暴利。前面报业大王汤姆森与默多克都曾坦白说过:“近年任何独占都对公众不利,但我喜欢独占,因为赚钱最为容易,而且易获厚利。”各国报业近年由于激烈竞争,迅速合并,报团独占,已达惊人之程度,据本人统计,英国有4大报团,美国有10大报团,日本有5大报团,报团所辖报纸有数十家至近200多家,总销数约占全国总销数60-90%以上。例如美国,约有7000多个城市,仅有1500个城市有日报,平均约每5个城市才有一家日报。但这1500多个城市,仅有9个城市有两家日报以上,其它均为一城一报。如一个报团辖100家报纸,即约有500多个城市看一家日报。如此成了一家之言,消灭了意见的自由市场(Free Market Place of Ideas),违反了新闻自由与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而且这些报纸内容低级贫乏,成本很低,因系独占,却利润优厚。

  本人曾参观美国一家地方报纸,每天约有60-80个版,广告约占60%,但员工仅有30多人,而且多是高中程度。他们没有主笔,仅有几位编辑与两位记者,他们的新闻、社论、特稿、漫画与部份广告,都由报团特约的新闻社、特稿社、漫画社与社论供应社,以电传系统供应,已经排版,不需校对,而且这些数据、报团会员报都可采用,所以成本很低,利润都在30%以上。

  英国有71个城市有日报,仅伦敦与葛拉斯高两个城市有两家日报以上,其它都是一城一报,绝大多数均属报团,日本亦同。在这种情形下,新闻自由失去意义,报业陷入危机,社会乃不断要求改革。

  三、相关对策之论说

  媒介的社会责任论认为人类并非绝对的理性动物,充分的自由竞争,并不一定能实现真理(Truth)。所以报业必须积极的先从担负社会责任做起,即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服务民主政治,保障人权,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健康娱乐,与维护世界和平,然后才能保障它的“生存”与“自由”!(Commission On Freedom of the Press,1947)

  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Commission on freedom of the Press)强调:“如果报纸拒绝担负责任,则政府及社会大众可制订法律强迫其担负责任,并政府可自己发行报纸。”

  社会责任论具有健全的哲学基础,其认人性是“自私”的,需要制度的制衡;个人为独立实体,有自由意志;并认为“真理愈辩愈明”。但它一一指出自由报业的弊端,亦为无可争论的事实。但令人怀疑的是它的方法,即政府如何强迫报纸担负责任?并政府如何发行报纸而不产生极权报业的缺失?

  英国威廉斯教授(Francis Williams)为牛津大学董事长,民主社会党主席与伦敦卫报(the Guardian)主笔,认为在民主国家中,不仅政府应该实行民主,而支持民治政府的新闻媒介,经营亦应彻底民主化。1974年2月,威廉斯教授应邀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传播研究中心,主讲民主传播制度(Democratic Communication System)。其认民主国家不仅政府应民有、民治、民享,而支持政府之大众媒介,亦应民有、民治、民享(A Democratic society,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mass media, should be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Francis Williams,1974)

  1972年5月,本人出版专着《比较新闻学》,建议我国应建立民主传播制度,该书获“教育部”学术奖金,立论与威廉斯教授完全相同,可谓不谋而合。(李瞻,1972:280-283)1974年4月,本人以访问学者身分访问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该院老友贝克院长(Richard T. Baker),特邀威廉斯教授至哥大讲学,并介绍与本人见面,三人餐叙,相谈甚欢,预祝民主传播制度早日实现。当时并邀请威廉斯教授来台湾政大讲学,威廉斯教授随即应允,后因英国大选,未能成行,深感遗憾。(李瞻,2005:230-232)

  四、媒介创新之途径

  至于新闻媒介如何民主化?威廉斯教授认为英国BBC与德国ARD以及所有公共广播电视媒介都已彻底民主化。报纸与电视不同,其应多元化,实行民主化之途径如下:(1)确认报业之基本性质为教育文化事业,并非商业;(2)报业应由政党与人民公益团体发行,不得以商业方式经营;(3)报业应以报导新闻与发表意见为宗旨,不得以色情与暴力新 闻做为营利之工具;(4)报业须多元化,防止一城一报与报业独占;(5)全国重要城市应设立国家印刷厂,以公平、快速之方式代印全国所有报纸;藉以大量减少报业成本,以维护报业多元化。按目前各国报纸大量停刊,主要因为报纸印刷与固定资本太高(约占85%);(6)报纸之总编辑与记者为报纸之灵魂,应有一定资格;(7)报业应设新闻评议会与报业法庭,报业之新闻、言论与广告应受评议会之监督;(8)为保障国家利益,积极发挥报业之正功能,报业可仿照英国BBC由全民菁英代表组成之董事会,发行高级“公共报纸”(Public newspaper),这种报纸就像社会大学一样,完全服务全民,不与其它报纸竞争,其收入亦靠发行、广告,如果入不敷出,则由国库补助。

  目前世界上任何国家,均认报业是个严肃问题,应予改革,但因政治制度与新闻自由问题,许多改革建议均未成功。上述8项建议,并非新观念,而是近代各国改革报业新观念的总结。

  五、结语

  目前世界上任何国家,媒介的实际表现都难令人满意;尤其色情、暴力的新闻报导,对社会风气、教育文化与社会犯罪,都有明显而深远的影响。有鉴于此,自20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国家的政府、国会、学术团体以及著名作家,都纷纷提出改革报业的建议,但由于新闻自由的敏感性,以及报业由资本家所控制,因既得利益的垄断,致报业的改革迄未成功。中国的改革开放已届三十年,在经济方面已获得辉煌的成就。但报业的改革仍面临分歧的十字路口,所幸中国报业绝大部份系由党与政府所经营,没有资本家既得利益的干扰,可排除过度的商业化,并且完全依照近代报业改革的新观念,建立报业的公信力以及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公共报业制度”,彻底根绝色情、暴力与犯罪新闻,完全服务公益,如此必可解除当前报业的困境,而成为世界报业制度的典范。

  [参考文献]

  [1]Carl I. Hovland(1960).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Bryce W. Rucker(1968). The first Freedom. Carbondale: SIU Press.

  [3]Commission On Freedom of the Press(1947). A Free and Responsible Pres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Francis Williams(1974). Lecture On Democratic Communication System at Columbia University. April, 1974.

  [5]李瞻(1972).比较新闻学.台北:三民书局.[Li Zhan(1972).Comparative Journalism. Taipei: San Min Book Co., Ltd.]

  [6]李瞻(2005).大时代见证.台北:三民书局.[Li Zhan(2005).The Witness of a Great Era. Taipei: San Min Book Co., Ltd.]

  [7]李瞻(2008).报业与政治制度关联性问题论纲.中国传媒报告,(3).[Li Zhan(2008).Key Points on the Relation of Press and Political Systems from Historical, Philosophic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s. China Media Report,(3).]

  

  Crucial Reasons of Fiasco of World Media and Its Possible Way of Renascence: A Keynote Speech

  LI Zhan

  (The Institute of Journalism,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Taibei,11605,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originated from a keynote speech of 2008 International Forum on Me-dia Criticism. The speech examines the resources of critical theories and thoughts about media cri-tiques, and analyzes phenomena about media fiasco. Furthermore, it points out that the crucial rea-sons are selfishness, drawback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media. The speech also introduces the possible solutions of media innovation studied by a British scholar. Fi-nally, the author figures out that Chinese media is fortunate because they are owned and run by gov-ernment or governing party, which can cure the symptom of over-commercialization. Therefore, if the new concepts of media innovation can be adopted and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public press institutions can be set up, China might become a model for the rest of world.

  Key words: World Media;Media Failure;Media Innovation;Comparative Journalism;Critical Research